专业学位类别代码:0451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教育硕士
专业领域代码:045102
专业领域名称:学科教学(思政)
学习方式:全日制
学制:3年
所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专业学位点概况
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培养单位,拥有坚实的学科力量支撑和优秀的人才培养队伍。目前,学院从事学科教学(思政)方向教学及研究的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66.7%;具有博士学位12人,占比100%,在外单位获得硕士以上学位的占比100%;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下8人,占比66.7%;具有行业经验的教师4人,占比33.3%;聘请了12名中学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其中具有中学政治正高级职称的教师5名。学科队伍的规模和结构较为完善,教学与科研力量雄厚,研究成果丰硕,特色鲜明,一批年轻学术骨干具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
学科教学(思政)方向重点研究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面向基础教育学校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在研究生培养中,注重提升每一个研究生的职业能力,特别是提升基础教育学校政治课堂教学能力与政治教学研究能力。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注重培养过程的实践性与培养方式的实务性及可操作性,做到把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作为培养工作的中心,保证能力培养不间断,确保能力培养有实效。
近五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20多项;出版著作3部,发表论文100余篇,部分论文发表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社会主义研究》《江西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等权威刊物上。
二、培养目标
为基础教育学校培养热爱教育事业、政治过硬、品德高尚,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体要求为:
(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二)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扎实的教育专业和学科专业基础,了解教育专业和学科专业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法律法规。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胜任并能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四)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
(五)具有较强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能力,能有效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和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六)具有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七)能较为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三、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的应届和历届毕业生。报考人员前置专业应与所报考专业领域(方向)密切相关。
四、学习方式及年限
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课程总学分38学分,其中,公共课6学分、学位基础课8学分、专业必修课8学分、专业选修课8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
六、培养方式
(一)实行课程学习、教育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第1-2学年以校内课程学习和研习为主,第3学年开展校外实习和学位论文工作。教育见习和校内实训安排在第1、2学期,教育实习主要安排在第5学期,教育研习贯穿教育硕士整个培养环节。第6学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完成学位授予工作。
(二)实行学分制,按规定完成课程设置分类学分要求。
(三)实行双导师制。聘任基础教育学校中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与校内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校内导师是第一导师,对培养质量全程负责,校外导师主要负责实践环节的指导,同时参与专题讲座和研究生项目研究。
(四)教学中注重实践与反思,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注重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七、必修环节
(一)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研究生获得本专业领域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对基础课程,重点考核研究生对基本概念与理论的理解和对科研方法的掌握程度;对实践课程,重点考核研究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生须参加科学道德与学风教育,学院以讲座和研讨等形式,将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工作贯穿于研究生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坚持集中宣讲和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并举。研究生参加科学道德与学风教育专题讲座的次数不少于2次,参加小组专题研讨的次数不少于2次,并提交不少于2000字的学习总结报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组织考核。
研究生经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后可取得相应学分。
(二)开题报告
论文选题与研究设计于第2学期开始。论文选题应与本领域培养目标相一致,来源于基础教育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立足实践,凸显应用性研究。研究生在开题前应阅读外文文献至少20篇,中文文献至少30篇,并撰写至少2000字的文献综述,提交给校内导师,完成文献阅读工作的研究生方可申请论文开题工作。
开题报告应就论文国内外研究综述、选题意义(要明确选题的应用性或实践创新性要求)、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和创新性等做出论证,写出书面报告,并在开题论证会上报告。开题报告审查应于第1学年末之前完成。审查专家中至少有1位是具有中学高级职称以上的行业专家。
(三)中期考核
研究生中期考核一般应在第4学期结束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包括研究生自评总结、课程学习情况审核以及导师对研究生政治思想表现、学习和科研能力的评定,最终由学位点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给出综合评定意见。根据中期考核评定意见,决定研究生是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四)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听学术讲座不少于8次,鼓励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经审核合格后,计1学分。
(五)专业实践
本专业学位是一种具有思想政治教师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其获得者应该具有较强的研究意识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专业实践包括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并按学习时间进行分段实践和集中实践。分段实践在第1学年课程学习的适当时机进行,校内实训包括;一手规范字、一口普通话、一套新媒技、一堂优秀课、一科新课标和一项新教研;校外则采取教学观摩、教育调研等方式。集中实践于第4、5学期在实践基地进行,总时间不少于半学年,主要开展听课、助教、教学设计、试教、定岗授课等活动。此外,实践教学与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利用所在的实践基地进行实验、调查等教育研习活动,完成数据收集。
专业实践结束后,学生向导师及指导教师提供以下材料,并填入《培养手册》:
1.自编教案不少于10份并附学科教研组评价意见;
2.不少于20节课的教学观摩听课记录与听课反思报告,附实习指导教师、导师评价意见;
3.在实践基地的教育教学实践总结报告1份(含调查研究、班级管理实践);
4.能反映学生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教学录像光盘1份(完整一节课);
5.实习指导教师综合评定意见(需加盖实习学校公章)。
八、毕业要求和标准
(一)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1.基础知识
通过政治课程学习,形成基本的政治与哲学知识;通过外国语课程学习,掌握专业学习与研究所需的基础性工具知识;通过教育原理、心理发展与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学习,掌握人的发展、教育发展以及课程与教学方面的基础知识;通过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学习,掌握自主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
2.专业知识
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领域基本知识、发展前沿和趋势;理解现代教育理论,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道德
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不剽窃、抄袭他人成果,不作不符实际的署名,不以任何不正当手段获利。在数据采集、分析、推广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客观诚实,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2.专业素养
具备从事基础教育学校思政学科教学的必要专业基础,有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较全面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了解思政教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运用专业知识正确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3.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
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一定的审美能力,具有教育工作者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职业操守。
(三)应接受的实践训练
开展见习、实训、实习、研习等方式多样的、贯穿全程的实践训练。其中,校外集中实践不少于1学期。
(四)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能够有效开展基础教育学校思政教学工作,掌握必备的各种技能、策略和资源,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互联网+思政教育”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具备完整的人格、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体魄、积极的人际交往意识;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掌握与学生、家长、同行进行有效沟通与协作的方法,具备优秀基础教育学校班级管理的能力。
3.具备开展思政教学科研的基本能力。具备发现与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九、学位论文
1.导师要切实做好学位论文开题与撰写各环节的指导工作。学位论文开题应在教育实习前完成。
2.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基础教育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解决基础教育学校思政课程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3.学位论文应符合研究规范并凸显应用价值,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报告和案例研究报告等。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2万字。
4.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1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基础教育学校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十、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肇庆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颁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
十一、指导性阅读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至四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列宁选集(第一至四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11.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1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13.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14.冯刚,张晓平,苏洁.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15.张晓红.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20.
16.胡田庚.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17.胡田庚,陈敬中等.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18.胡田庚.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施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19.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0.刘天才.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1.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2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4.思想政治工作司.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5.王平,张耀灿.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26.王振宏.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7.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8.[美]维尔斯马·于尔斯著,袁振国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第九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9.刘良华.教育研究方法(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30.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三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
31.李强华,高耀东.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论与教学技能实训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32.邝丽湛,何亮.思想政治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33.李春秋,王引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4.杨建华.班级管理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5.张广利.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36.蓝维.中学德育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7.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3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十二、教学计划表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思政)方向教学计划表
(2023级硕士研究生使用)